用好福建紅色文化這一獨特資源,對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具有積極意義。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組編出版的《福建紅色文化讀本》(大學版、高中版、初中版、小學版)系列叢書對于講好福建紅色故事,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具有重大價值和意義。
今日,我們摘錄刊發《福建紅色文化讀本》(大學版),推出“古田會議和《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以饗讀者。

1929年1月,紅四軍主力在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下離開井岡山根據地,轉戰贛南、閩西。然而,轉戰途中,在革命力量迅速發展的同時,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在黨和紅軍中也有所滋長。建立一支什么性質的軍隊,如何領導好這支軍隊,是紅四軍在戰火硝煙與血火的考驗中遇到的新問題。同年4月3日,紅四軍前委在瑞金接到中共中央2月7日發出的致紅四軍前委的信(即中央二月來信)。二月來信依據共產國際的指示,對國內革命形勢做出悲觀的估計,主張將紅軍的武裝力量分成小部隊的組織散入湘贛邊境各鄉村中去開展土地革命,并要求朱德、毛澤東必須離開紅四軍。毛澤東以紅四軍前委的名義復信中共中央,對二月來信提出了不同意見。同時,紅四軍內部在前委與軍委的關系等如何建設無產階級先進政黨和人民軍隊問題上產生分歧。同年6月8日,紅四軍在上杭白砂早康村的東頭嚴氏宗祠召開前委擴大會議。紅四軍主要領導干部和部分地方代表共41人參加。會議經過激烈討論,以舉手表決的方式,以36票贊同、5票反對的***優勢,通過了取消臨時軍委的決定。早康會議雖然沒有徹底解決紅四軍內存在的各種錯誤傾向,但卻是毛澤東正確的建黨建軍思想同錯誤思想正面交鋒后的一次勝利,在思想上、組織上、理論上為半年后古田會議的召開奠定了較為堅定的基礎。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早康會議成為古田會議的前奏。1997年12月,早康會議的歷史見證人蕭克上將親筆題寫了“早康會址”四個大字。
8月下旬,陳毅輾轉到達上海向中央政治局匯報紅四軍兩年來建軍作戰的經驗和內部分歧的問題。中共中央和周恩來肯定了毛澤東提出的正確意見,肯定了毛澤東關于紅軍不僅要打仗,而且要成為黨的一支強大的群眾工作隊的做法。周恩來委托陳毅代中央執筆起草一封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即***的九月來信,指明了紅軍的任務和發展方向。在九月來信的指導下,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為召開會議解決紅四軍內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準備。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古田曙光小學召開,120多位代表參加,這就是***的古田會議。大會由陳毅主持,毛澤東作政治報告,朱德作軍事報告,陳毅傳達中央九月來信。會議總結紅四軍成立以來的建設經驗,糾正紅四軍黨內存在的錯誤思想,選舉產生以毛澤東為書記的新的紅四軍前委。會議一致通過毛澤東主持起草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即古田會議決議),確立了黨和軍隊建設的根本原則。
古田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會議初步回答了在黨員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情況下,如何從加強黨的思想建設著手,保持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問題;初步回答了在農村進行革命戰爭的環境中,如何將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為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古田會議決議提出的基本原則,集中體現了著重從思想上建黨這一獨特的黨的建設道路。古田會議揭開了中國共產黨建黨建軍歷史嶄新的一頁,開啟了中國革命“成功從這里開始,勝利從這里開始”的光輝起點。古田會議結束后不久,為了從理論上回答“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1930年1月5日,毛澤東在上杭縣古田鎮賴坊村協成店的閣樓上,秉燭夜書,寫下一封長信,即后來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篇黨內通信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在理論上初步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1932年3月,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誕生,閩西成為中央蘇區的主要組成部分。在黨和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下,閩西人民踴躍參軍參戰,積極生產支前,蘇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項建設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寧化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在黨的領導下經濟實力不斷壯大,源源不斷地為前方輸送大量的糧食、彈藥、服裝、布鞋等,成為中央和紅軍最鞏固的根據地,被譽為“蘇區的烏克蘭”。長汀縣商店林立、市場繁榮、交通便利,僅手工業、公營工業就占整個中央蘇區的一半,被譽為中央蘇區的“紅色小上?!?。名不見經傳的偏遠山區才溪鄉,在政權建設、經濟建設、文化教育以及擴大紅軍支援前線等方面,創造了光輝的業績,成為“中央蘇區模范鄉”。1933年11月下旬,毛澤東第三次來到才溪鄉開展調查研究,寫下《才溪鄉調查》這一光輝著作。1934年1月,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期間,中央政府將《才溪鄉調查》印發給每位代表,號召全蘇區學習才溪鄉,使蘇區“成為爭取全中國勝利的堅強的前進陣地”。在軍事、經濟、文化等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閩西蘇區還是中國共產黨民主建政的***實踐地。1932年3月,閩西蘇區率先通過民主選舉,在長汀成立福建省級蘇維埃政權。蘇維埃實行基層政權的民主化,吸收廣大工農群眾直接參與基層政權,充分體現了政權的工農民主性質。在選舉范圍上,蘇維埃給予一切過去被剝削被壓迫的民眾以完全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在選舉方式上,主要是由選民選舉代表,由代表選舉蘇維埃委員,建立各級蘇維埃政府。在選舉過程中,蘇區人民群眾獲得較充分的民主權利。蘇區民主選舉具有廣泛性和群眾性,參加選舉的選民人數都占到80%以上,有的地方則達90%以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民主的原則。閩西蘇區的民主選舉實踐迅速推廣到整個中央蘇區。黨的早期領導人惲代英在《閩西蘇維埃的過去和將來》一文中指出:“閩西八十萬工農群眾從斗爭中建立的蘇維埃政權,獲得朱毛紅軍長期游擊戰爭經驗的幫助與指導,在政治上確實已表現出偉大的成績。他們驅逐了地主豪紳國民黨軍閥,分配了土地,改良了工人生活,他們的政治影響在全福建乃至東江、贛南工農群眾中間都普遍的擴大?!薄都t旗日報》第14號發表《另一個世界的閩西》:“在赤色區域中有些地方,赤衛隊力量雖不充實,但反動武裝探子不敢來,土匪沒有,小盜沒有,農民夜里家家可以不關門,真是‘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文章稱贊閩西蘇維埃區域是“夜不閉戶,行不裹糧”的天下,成為獨樹一幟的“另一個世界”。
來源:學習強國